游客发表

對話財通基金金梓才:資管行業裏沒有容易的事

发帖时间:2025-07-04 23:01:50

2024年最後一周,金梓才管理的財通景氣甄選位列全市場業績排名第二,他所管理的財通成長優選、財通匠心優選等多隻基金進入全市場年度榜單前十(數據來源於Wind)。

這已是他四年來第二度有基金進入全市場排名“最前列”。

如果說單隻基金單次進入同業排名前列,可能有點運氣成分的話。那麽,多隻產品、多次進入年度行業最前列,隻能表明一點:

金梓才的身上確實有別人不具備的“特質”和“能力”。

而這才是他身上最吸引人的地方。

從研究員,到骨幹基金經理,再到權益團隊負責人、分管投資副總經理,金梓才的成長曆程是標準的績優基金經理的“成長簡曆”。

但不太尋常的是,金梓才在每一個崗位上的表現都有他自己的鮮明“烙印”。

他在研究員時,是上手極快的優秀研究員;在出任基金經理時,是部分機構和FOF投資總監們最欣賞的基金經理之一;而在做投資總監時,他是業內聲名顯赫的“魔鬼教頭”。

每一個崗位,他都瞄準著“業內最佳”的目標去努力。

他說:“我們的目標就是追求卓越”。

但這樣的目標又怎麽會容易呢?

“資管行業就沒有容易的事。”金梓才又說。

01

三次深刻“印象”

金梓才的名字,給我印象深刻的至少有三次。

第一次是六年前。一個私下的交流場合上,大家討論科技方向的值得 關注的基金經理。其中就有金梓才。

為什麽?

“他是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專業的,本人很犀利,風格也很鮮明,而且他對TMT領域的認識,真的比其它人深,比其他人快。”一位機構總結道。

第二次的深刻印象產生於2020年。彼時,金梓才本人的基金業績又一次經曆了一輪較為強勁的增長,但當年爆發更迅疾的是把資產集中在某一細分板塊的投資經理們。

而金梓才的持股明顯要更多元一些,也更願意在一些大家了解不多的行業和標的“下功夫”,做輪換。

當時有個采訪問:最近在讀什麽書?

金梓才回答稱,達裏奧的《債務危機》。

這明顯是一個宏觀或周期向基金經理更願意做的選擇。這個答案也顯示了一個信號,金梓才是不願意給自己能力圈設限的基金經理。

再一次的深刻印象,就是近期的2024年末,金梓才作為財通基金的權益團隊負責人再次現身在我們麵前,和我們展開深入對話。

這一次,我們得以更深入的聽到,他對中國市場的理解,他這幾年投資上探索和總結的核心規律,以及他是如何帶隊這支權益團隊,持續調整、不斷向上的。

這一次,關於他的各種印象、細節和投資操作都被“打通”了。“一切皆有為法。”

當其他人在感歎傳統的主動投資方法可能失效之時,金梓才和他率領的財通權益投資團隊正在用他們的方法不斷地力爭獲取超額收益。

這是他能夠不斷地、多次地登頂權益投資前列的原因。

恰如達爾文所說,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知識就是關於方法的知識。

02

輪動是主動投資的核心方法之一

在外界看來,金梓才的投資重點經常是“變化”的,有時候是半導體,有時候是化工、畜牧,有時候是大數據和其他領域。

這多少有點讓人擔心他和團隊的“投資注意力”不太集中。

但金梓才自己的講解是非常有說服力的。

在他看來,大部分細分行業持續循環著:產能的擴張和收縮,利潤率的壓縮和提升,以及競爭主體的增加和消失。

這樣的周期循環過程,在各個行業內部造成了很強的周期波動性。而在市場內,又造就了不同行業之間的輪替興落。

金梓才認為,這是當下主動權益的一個重大挑戰,謹守單一的賽道投資的收益率可能是很低的,而且要承擔很大的回撤風險。

過去幾年,不少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都慢慢的“行業化”。這是一個選擇,但這個選擇也令他們相對於被動指數投資,越來越沒有優勢。

相對而言,把握住這些行業的周期性規律,輪動的去挖掘各個板塊的向上周期,充分利用而不是受製於周期的循環,才是比較好的投資解決之道。

03

打造貫穿於各個行業的統一研究體係

那麽,這樣的周期循環,有沒有辦法把握呢?

金梓才認為:可以,但難度很高。

一方麵,基金經理要對市場周期性的規律有深刻認識,要能快速學習、鑽研和把握很多行業的景氣循環的規律和特征。

另一方麵,投研體係也要做較大幅度的調整。在對A股資產的研究中突出周期性概念,並將其融入到所有行業分析中。

其中最首要的是,強化對周期和行業的理解。

金梓才認為,大部分行業的周期分析框架是可以打通並貫穿於不同行業之間的。很多人認為這一點不可思議,但其實恰恰是成立的。

不同行業,雖然有其獨特的知識和語言體係,但其和投資相關的內容其實是相近甚至相通的。

在投資這個維度上,存在一個普適性的知識規律體係。這意味著,一個有經驗的行業研究員是可能更快速地理解某些新的行業的商業模式、周期規律和產品特征的。

這種理解與該名研究員是否熟悉這個行業沒有必然關係,其核心在於識別對投資結果有影響的邏輯鏈條中最重要的因素。

而金梓才希望推動的,就是整個團隊不斷在積累關鍵的知識和認知上提升自己,最終成為業內最快速、最準確把握到有些領域投資機會的團隊之一。

04

“牛鼻子”是產業趨勢

公募界對一個重點企業的研究分析,經常可以延續幾個月,範圍也可能上至宏觀,中至行業,下至一線。

有沒有一個更快把握投資機會的訣竅?

金梓才認為,權益(股票)研究和投資的核心“鑰匙”是產業。

可以假設這麽一個案例,如果能夠找到一家上市公司,去年7個億的利潤,今年預計22到25億,明年預計60億的利潤,麵對這樣的強勁基本麵,即便大盤在期間深幅回落,也應該阻擋不了合理估值的公司在期間大幅上漲。

但這樣強勢增長的個股該如何去挖掘呢?

金梓才的經驗是,能製造“驚豔”成長速度的上市公司,通常都對應著一個“強勁的產業基本麵趨勢”。

這個產業趨勢,開始可能是晦暗不明的。但隨著產業的發展,這個產業趨勢從起初的模糊不清,到逐漸變得清晰,最終變得完全明確。

在這個過程中,股市投資者對產業發展潛力的認知會越來越明顯,對各個階段受益最深的代表性公司也會了解的越來越透徹。市場也會最終給予強勁的估值認定。

所以,提前捕捉到強勁的產業增長主線,精準地把握產業動態,隨著行業變化不斷調整跟蹤的重點對象,最終拿出前瞻於整個市場的投研結論,至為關鍵。

這也是,金梓才和財通權益團隊近年頻頻挖到優質投資標的的方法論。

05

隨時做好踢5:0的準備

不同的基金經理青睞的投資標的是不同的。

金梓才永遠希望投資到具有強大增長潛力的公司!

盡管,不能保證在投資組合中,所有的股票一定會迎來強勁的業績走勢(有些產業,可能伴隨著研究的深入,其業績潛力沒有預想中那麽大,需要更多的戰術層麵的抉擇)。

但金梓才認為,選股一定要高標準,要尋找增長潛力最大的那群公司去研究和投資。要尋找可以類似足球比賽中“5:0”的大勝。

如果一個公司隻有中等彈性,或者隻是從很差的狀態恢複到市場普通水平,這樣的公司往往不符合金梓才的投資標準。

他也不會因為一個公司僅僅基本麵良好就長期持有。

在金梓才看來,特別優良的標的往往在各個方麵都很突出,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配合。

比如,這類公司有一個長期強勁的產業趨勢作為背景;

同時,公司估值又很低,市場對這類公司的判斷處於非常悲觀的預期背景之中;

此外,這家公司可能正麵臨宏觀層麵或政策層麵的不利因素。

具備上述條件的公司,往往會具備更強的投資性價比。

金梓才把自己日常管理投資組合的過程,比喻成踢足球。

雖然不是說隨時都能踢出“5:0”的好結果。但有5:0的機會時,肯定優先5:0。

“我們的初衷是幫投資者獲得盡可能大的收益,同時又能夠規避掉比較大的回撤,要做到這一點,就一定要對重倉個股的風險和收益有充分的認知。”

06

挖掘“時代弄潮兒”

在挑選個股上,金梓才有很多的經驗,比如,一定要去挖掘具備“時代弄潮兒”特征的公司。

真正的優質個股,股價長期上漲是不能僅僅依靠壟斷和品牌壁壘。後者這樣的公司,可能具備很強的防禦價值,但其擁有強大的品牌價值,並不會帶來特別有效的營收增長。

因為,營收的增長來自於客戶對公司產品需求的持續增長。而要實現公司需求的持續增長,訂單和收入必須一直向上發展。

對同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其營收持續增長唯一的可能性是不斷成為“時代弄潮兒”,不斷地找到業務的第二條、第三條增長曲線。

以海外上市的一家以圖形處理器為特點的上市公司為例。其早期的業績增長來自於顯卡,來自於電腦遊戲玩家對圖形處理的高要求;接著,他的產品在虛擬貨幣領域找到了新的需求點;而最新的需求來自於AI領域的大模型訓練。

與這些需求相對應,這家海外公司的研發和技術儲備要持續領先,據悉其用於AI大模型的產品從2006年就開始布局研究,將近二十年後才收獲了這一輪巨大的市場。

與之相對應,金梓才也總結,一個高技術公司,如果連續錯過兩輪技術浪潮,其的持續經營可能都會出現問題。

還是倒推過去三十年的科技行業,某家以操作係統為專長的軟件公司,雖然基本錯過了上一輪無線互聯網的機遇,但隨後連續把握了雲計算和AI兩個時代“紅利”,也因此成為,本輪AI技術浪潮下的代表公司之一。

而另一家傳統芯片公司,則連著錯失了兩個時代潮流,現在行業內已經完全“泯然眾人矣”。

07

和團隊一起“逐浪馭潮”

隨著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日益增多,以及中國產業格局加速演變,對個股的挖掘,越來越需要成體係、戰術素養上乘、配合無間的團隊來輔助執行。

這也是金梓才如今耗費較大心力投入的事情。

在金梓才看來,一個成功的投研團隊要有合理的分工,能夠不斷地分析出市場情況,並在日益湧現的產業潮流中找出新的符合潮流的公司,或者在某個公司重新崛起時將其發掘出來。而且這樣的操作要能持續進行。

比如,在一個AI周期中,有很多個子周期需要去分析。在不同階段,處於引領狀態的公司群體可能是變化的。或許在下一個階段,一些小公司就能夠在AI應用領域打開局麵,那時投研思維必須要能跟上這種變化。

所以,從招聘篩選人才,到研究員的初步成長,再到逐步適應投研挑戰,最後轉型到基金經理。財通基金權益團隊都秉承了很高的標準。

在財通基金的團隊裏,一個行業研究員的最初考核期會是兩年,在這兩年裏,他的貢獻和他本人的成長同等重要。

通過這兩年,這位研究員應該已能掌握團隊的分析框架,了解了團隊的話語體係,也進入一個真正的貢獻期。

一個資深的研究員在財通基金裏,既會受到很細致的要求和指導,也會有很嚴格的考核和篩選。不合格的研究成果,會被“打回”,調整後再次上會。而表現突出的研究員也會晉升非常迅速。

通過這種激勵與壓力並存的方式,財通基金正在不斷的調整和提升研究員的能力,推動研究員在日常工作中能夠與基金經理保持同頻。

金梓才總結說,財通權益團隊如果比作一個球隊,那麽那些球商高且勤奮的足球運動員(研究員),會最先出現在重要崗位上。而同樣勤奮、且能和團隊形成互補的球員會持續替換到球場上,和其他球員做好配合。

最終通過球隊梯隊的持續建設、團隊首發陣容的持續磨合調整,調整出一支有戰鬥力、有勤奮態度,也“投商”出色的球隊出來。

這樣的良好陣容,靠所謂的信息係統、打分係統是無法打造的。關鍵在於團隊自身不斷磨合,培養,長期做正確的事情。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